为了不错过精彩内容,请将”计量资讯速递“设为星标☆
为推动制造业质量管理升级,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指南》中多处涉及计量检测相关:重点行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关键场景:推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制造数字化管控,基于传感器、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先进测量仪器等技术在生产环节深度应用,提升精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面向企业重点业务环节的质量管理数字化:处于数字化起步期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研发、设计、采购、生产、检测、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中的重点业务环节,着力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充分运用数字化工具加强对业务环节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开展数字化设计验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提升质量过程控制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强化检验测试数字化管理: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数字化要求,完善检验测试的方法和程序。推动在线检测、计量等仪器仪表升级,促进制造装备与检验测试设备互联互通,提高质量检验效率,提升测量精密度和动态感知水平。运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生产质量检测全面性、精准性和预判预警水平。
完善标准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社会团体、重点企业围绕质量管理数字化建立标准和规范,推动建立和完善面向质量管理数字化的标准研制、产业计量、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提供咨询诊断、项目实施和运行维护等全流程质量管理数字化提升服务的专业机构。
《指南》全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全面质量管理融合应用,推动质量管理活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增强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为推动制造业质量管理升级,以数字化赋能企业质量管理,强化产业链质量协同,优化质量创新生态,特制定本指南。一、总体要求推进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质量变革为目标,按照“围绕一条主线、加快三大转变、把握四项原则”进行布局。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强化数字化思维,持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创新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专业机构要以提升服务为重点,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工具和方法研发与应用,提供软件平台等公共服务。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以完善政策保障和支撑环境为重点,做好组织实施。(一)围绕一条主线。把数字能力建设作为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发展的主线,加快数字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优化重构质量管理业务流程,打破不同管理层级、职能部门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壁垒,赋能企业多样化产品创新、精细化生产管控、高附加值服务开发、个性化体验提升,快速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变化,不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二)加快三大转变。加快重塑数字时代质量发展理念,推动质量管理范围从企业质量管控向生态圈协作转变,加强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供应链乃至生态圈协作质量的管理;推动质量管理重点环节从以制造过程为主向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多环节并重转变,深化质量数据跨部门跨环节跨企业采集、集成和共享利用,促进质量协同和质量管理创新;推动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