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茜)今天,教育部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历年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科专业名单,仪器类专业榜上有名。对这类专业不熟悉?中青报·中青网邀请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曾周末为同学们通俗讲解。曾周末介绍,简单来说,仪器类专业就是研究仪器、做仪器、用仪器。人利用眼、耳、鼻等器官感知外部环境,获得信息形成决策、采取行动。工程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造各种机器系统来实现人类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如同人必须依靠五官才能生存,机器系统也必须拥有完备的感知能力才能独立运行,仪器就是现代机器系统的“五官”。仪器无处不在,召唤高素质人才“科学始于测量”。科学的本质特征是定量分析,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发展完善与测量仪器技术进步密不可分,仪器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原创性科学仪器助力开创新学科领域、产生颠覆性研究成果。同时,曾周末还提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与仪器直接或间接关联。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健康监测、医疗诊断、交通出行、市场交换、社会管理、国防安全……仪器无处不在,仪器的影响无时不有。仪器类专业正是针对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多样化数据信息的需求,培养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高质量信息获取方法与技术研究,先进测量仪器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应用与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数理化是基础,学科交叉特点突出该专业将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或技能?对学生会有哪些要求?曾周末介绍,仪器类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掌握测试测量理论,仪器设计方法,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相关的专业知识,接受仪器设计与实现的工程训练,具备测控系统和仪器设计开发、性能评价及集成应用的基本技能。同时,仪器的学科交叉特点突出,它既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科学问题突破密切关联,又与材料、光学、微电子、计算机等前沿技术进步密切关联,多学科紧密交叉与深度融合成为现代仪器,特别是高端仪器技术发展的内生动力。仪器又是表现最活跃和最具生命力的工程领域之一,新仪器必然是社会发展需求催生的成果,新形态仪器也最先体现技术进步的影响。这一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基础扎实、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眼界开阔、素质全面、适应性强,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专业能力、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毕业去向有三种,毕业生适应能力强针对同学和家长关心的就业问题,曾周末提到,仪器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到相关行业、部门的研究院所、设计单位,针对行业需求、工作任务开展测试测量方法研究,开发新的测量仪器、从事专用仪器装备应用服务等工作。二是到相关企业从事仪器产品设计开发、产品技术服务、仪器工程应用、企业管理等工作。三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各行各业都有需求,包括制造、航空、航天、信息、通信、交通、勘测等,就业面广,部分毕业生可能选择跨行业、跨领域就业,如金融、投资、社会管理等部门。他说,仪器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夯实基础,适应仪器多学科交叉、涉及领域广泛的特点,强调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就业前景好。数理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考生看过来作为该专业的一名前辈,曾周末说,提升我国仪器产业的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是国家战略,欢迎有情怀、有责任感、数理基础好、愿意动手实践的考生选择仪器类专业。他介绍,一个学校的仪器类专业通过了工程认证,意味着其毕业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了行业的认可,意味着其毕业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了《华盛顿协议》成员的认可,具备了由《华盛顿协议》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约束的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意味着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有监控、有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可衡量、可评价、能持续,同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对通过认证的仪器类专业毕业生进行能力评价并授予“见习工程师”资格,这都给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