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仪器设备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提高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对充分发挥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至关重要。以本站点为例,为满足科研工作开展需要,我院已配备充足设备并建立仪器共享平台,面向全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用户开放共享。虽然我院对平台进行了开放共享,但设备利用率和对外共享率不高问题依旧突出。年,我院已纳入共享平台设备总计74台(套),全年使用机时小时,其中对外共享机时小时,仅占使用机时的9.73%。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落后。对于高、精、尖的大型仪器设备,需要配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操作经验及图谱分析能力的专业型人才,然而由于仪器种类较多,大部分仪器操作员为兼职的科研人员,加上专职仪器操作员缺乏明确的职业晋升前景,导致这支队伍的建设远落后于科研队伍。此外,由于科研人员需要面对年底绩效考核的压力,所以,科研人员操作共享仪器进行对外共享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共享运行维护经费不足。目前,许多科研院所已建立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办法及设备共享信息平台,但由于科研院所一般都为公益一类单位,无法通过对外共享机制进行收费来返补仪器共享,仅能用预算对共享仪器维护经费进行列支。大型仪器的维护费用小则几千,有些仪器每年固定维护费用则高达上百万元,相较于仪器维护的开支,共享运行维护经费杯水车薪,间接影响了科技人员将仪器进行对外共享的积极性。
第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虽然我区已出台大型仪器共享补贴机制,但该机制申请补贴要求开具发票才能申领。而许多科研院所受体制的限制,无法开具营利性发票,无法达到申领补贴的条件。因此,大型仪器进行对外共享,是没有办法对仪器操作员进行激励和补助的,这样极大地挫伤了仪器操作员承接对外服务的积极性。
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管理单位主体责任。结合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功能,配备相应技术团队,同时结合大型仪器共享情况,自治区层面应出台相应评价体系,保障此类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同时,管理单位落实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岗位、薪酬、评价等政策,保障科研设备与仪器的良好运行与开放共享。通过建章立制,使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有据可依。
第二,建立促进开放的引导激励机制。针对公益一类单位存在的特殊性质,国家或自治区层面研究出台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收取材料费、人工费等相关政策,并加强监督管理。收取的成本费用可用于仪器的维护开支。此外,在已出台的大型仪器共享补贴机制中,应补充公益一类单位相应的补贴机制,为平台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激发科研人员参加对外服务的积极性。
第三,加大各平台对接及宣传力度。针对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问题,自治区层面应将已建立的广西科研仪器共享网络平台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仪器共享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仪器信息及时更新,效果及时评价,预约及时有效,以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资源的共通共享。
来源: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原载《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信息摘报》第期)
原标题:《科研院所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问题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