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聚焦国家需求、把握发展机遇,克服疫情防控等带来的各种挑战,持续推进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在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我们梳理过去一年地质调查工作留下的深刻印记,以飨读者。
1
首家全国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启动建设
年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启动建设首家全国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作为主要支撑单位,充分发挥职能、资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全力协助共享中心建立行业共享标准和规范,服务好共享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与局属实验室、各省实验室等携手打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型协作模式,以共享建设带动地质调查装备管理现代化。
点评:大型科研仪器是推进科技创新、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按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大型科研仪器是指原值在5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直接服务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旨在避免部门分割、单位独占,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全国地质行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将建成地质行业专业化、智能化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并实现对社会开放服务。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需要,也是推进地质行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设立
年6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共同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并发布年度项目指南。依据指南,该基金年对大地构造演化、动力学与古环境,矿产资源成矿作用与机理,油气资源成藏作用与机理,人类活动与生态宜居,海洋地质及其资源效应,地质安全评价理论与风险防控,地质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等七大研究方向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
点评: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资源供需矛盾、水土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以及需要稳步推进的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绿色发展、碳达峰与碳中和、海洋开发与保护等发展战略布局,都需要地球科学提供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的初衷,即是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解决影响和制约重大资源环境安全保障的基础地质问题和关键技术方法,推进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该基金的设立,在推动地球科学研究发展的同时,也为地质事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3
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成立
年6月28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揭牌成立。该重点实验室由指挥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建,开展自然资源间耦合机制、资源与生态环境互馈作用、区域自然资源配比等理论研究,天地协同、同步观测和不同观测尺度转换技术研究,实现“科学数据—机理研究—趋势研判—决策支持”全链条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突破,为实现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普惠农场的塔里木盆地草原荒漠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场。
点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自然资源要素之间息息相关,构成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是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为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掌握真实准确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自然资源部年启动了全国自然资源要素观测网络工程建设,对自然资源开展全要素、立体化观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自然资源演变及生态环境响应机制,揭示生态环境演变中的自然资源要素动态耦合规律,是自然资源要素耦合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的使命和任务。也只有如此,才能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实现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未来状态的精确预测,从而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奠定坚实基础。
4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研讨会召开
年7月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邀请相关部委、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就进一步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开展研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会上表示,将继续发挥地质调查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紧密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要求,全面提升地质调查支撑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能力水平,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公益先行,企业跟进,科技引领,快速突破”的联动机制,切实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如期取得实效。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西昆仑地区开展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调查评价。
点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先行军。年启动实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实现了主要矿产保有资源量普遍增长,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的支撑作用凸显:1: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国覆盖率达44.5%,提高了18.4%,1:5万矿产地质调查重点成矿区带覆盖率达62.5%,提高了25.4%;成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两轮试采,陆续在长江上游贵州和云南、中游湖北、下游安徽和松辽盆地获得页岩油气调查重大发现;在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重要矿集区和大型资源基地提交找矿靶区余处,促进形成青藏高原、南疆、川西等铜、锰、锂等重要矿产找矿突破和大型资源基地。
如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号角已吹响。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地质找矿的国家队、主力军,坚定不移肩负起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继续推进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加大新区域、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能源矿产资源调查力度,引领商业性矿产勘查跟进,将在支撑引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再立新功。
5
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建
年7月20日,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启动会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沙基地召开。围绕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需求,该中心将建设勘查评价、实验模拟、工程开发、环境监测等四大技术创新平台,攻关17项关键技术,创建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动态成藏、三相控制开采、开采环境评价等三大工程科学理论体系,形成资源勘查、分析测试、模拟实验、工程开发、环境监测一体化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装备体系。
点评:天然气水合物是目前尚未开发的、资源潜力最为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之一,主要分布于水深大于米的深海陆坡区及陆地永久冻土带,其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占全球总资源量的97%。目前,我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采研究正进入关键突破阶段。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将着力解决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各方面的工程技术难题。随着国家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领域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也将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我们期待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时代早日到来。
6
新发布五大类地质信息服务产品
年11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云新发布五大类地质信息服务产品,并面向社会全面公开。一是全球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全球岩浆岩数据等5项全球尺度地质科研数据产品。二是份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3万口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地质志专题、油气地质调查资料专题等6项基础地质与能源矿产调查数据产品。三是34个中国地质环境图系、1万个地下水监测点位数据等5项水工环信息产品。四是开发了Geosite-Server空间数据服务发布软件等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五是全新版地质云APP研发上线。
地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