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导弹发射分队的主力居然是一群平均年龄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160210/4769980.html
年7月,我国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分队挺进西北高原,首次执行实弹发射任务。此举也标志着我军第一代女子导弹操作号手全面形成实战能力。王晓丽是女子导弹发射单元的一号号手,在狭小的控制舱里,她要面对上百个功能按钮,指示灯和各种仪表,既要观察每一块仪表的细微变化,又要精确控制多个开关。我们自然而然的会认为,能够执行如此复杂的操作肯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可实际上,王晓丽只有25岁,刚入伍不到两年,此前,她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年冬天,清华校园里的一条“好儿女当兵去”的条幅唤醒了王晓丽儿时的梦想,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还有半年就要毕业的王晓丽最终迈进了学校的征兵办公室。穿上新军装,三个月的超强度体能训练对每个经历过新训的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新兵训练成绩突出的王晓丽,被分配到首长机关工作。“当兵不吃苦,不算尽义务”。王晓丽主动放弃了环境条件优越的机关工作,要求到基层一线作战部队。年的3月,当时,第二炮兵某基地着手组建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单元。经过层层选拔,35名女兵脱颖而出,其中就有王晓丽。很快,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女兵,便开始了挑战自身极限的冲刺:强化意志体能、苦练实装操作、合力排障除险情……经过天的艰苦磨练,她们顺利通过了导弹操作号手资格认证,创造了第二炮兵战斗部队独立发射能力生成周期最短的纪录。对于导弹发射部队来说,要想成功发射导弹,精确打击地方目标,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导弹的飞行距离较远,而且大部分敌方目标都不固定,因此在在按下发射按钮时,哪怕提前一秒或滞后一秒都有可能造成无法精确击中目标的严重后果,这也就决定了导弹发射号手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口令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除了动作要做到干净利落,头脑清楚,行事果断也是号手们必备的素质。以前,发射导弹从来都是男同胞的专利,而看看男号手们发射导弹训练就应该了解这是怎样的高难度任务了。号手们就位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任务,繁杂的口令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但男号手们的操作依然连贯有序,进行瞄准的号手也在紧张的测算。在导弹发射完成后要把使用过的设备收回到发射车内,这时男兵们的优势就更加显现出来,他们从一人多高的义气舱内取放重达30多斤的仪器箱和三角架轻松自如,一伸手就能完成开关厚重舱门的动作。而这个动作对于身材纤弱的女兵们来说稍显吃力,虽然她们已经练就了钢筋铁骨,但是跟男兵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有些动作她们必须两人一组踮起脚尖才能完成,如果跳的不够高,连舱门都关不上。那么王晓丽所在的这个女子发射单元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呢?几乎与王晓丽新兵分配到第二炮兵机关同时,我军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单元组建完成。第二炮兵成立几十年来,发射阵地向来是男兵的天下,如今“巾帼不让须眉”,女导弹操作号手闪亮登场了。除了背操作规程和发射口令这类高强度的脑力付出,王晓丽和二号手还要一起布设这捆差不多50斤重的电缆线,每次发射训练他们要和男兵一样拿着种种的电缆线跑上一百多米。为了练习臂力,除了连队安排的体能训练,王晓丽还经常把班里的重活抢过来干,一桶桶装水一口气搬上三楼,王晓丽连大气都不喘一下。吊装号手需要将实弹转载到发射车上,类似于把子弹上膛,稍不留神就会造成装备事故,哪怕是掉漆这么小的问题都不行。在发射单元的操作中,王晓丽恰恰就是吊车操作手,吊装导弹的任务容不得半点误差,因此实际吊装的训练并不能轻易进行,练手感只能从模拟的状态一点点过渡。模拟练习中最主要的一项辅助训练就是往啤酒瓶里吊筷子。筷子很轻,被风一吹就乱晃,眼看着筷子的一端已经对准了瓶口,可是吊车臂轻轻一下降就错了位,王晓丽只能耐着性子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练习。经过反复练习以后,王晓丽渐渐有了手感,她吊筷子几乎每次都能成功,而掌握了这种能力后也为吊装导弹打下了基础。年7月,利剑升空,在导弹发射的过程中王晓丽所在的第三套发射单元和另外两个正式发射单元做了一模一样的操作,事实上三套女子发射单元都属于一个整体,备份发射单元不可或缺,无论是谁把导弹送上天空都是第一代女子发射号手集体的荣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3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