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专业,它因为跨越学科的范围比较广,被称作工学领域的“万金油”。
虽然是传统工科,但紧跟时代的智能化发展,就业率遥遥领先于其他传统工科专业,因此又被叫做“传统工科的最后荣光”。
它有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名字,叫做:控制科学与工程。
但如果你翻开本科学科目录就会发现,在工学的列表中,并没有它的名字。
因为它在本科阶段,有一个更接地气的称呼:自动化。
01
“学自动化本质就是研究数学”
自动化专业,是工学门类下自动化类学科中的一级学科,主要研究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实现对各种装置和系统的自动控制。
作为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专业,自动化的课程设置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数学类、物理类、电路类、控制理论类、计算机类和实践类等等。
俗话说,数学是工科之母,学好数学对于所有工科专业都十分重要。
而自动化专业,作为涉及到数学最多的几个工科类专业之一,学习的数学类课程更是相当之多: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到计算方法、数理方程,再到随机过程、单变量微积分等,这些数学类的课程将伴随自动化专业同学们从大一到大三,整整三个学年。
众所周知,数学类课程是最难临阵抱佛脚的课程之一。
所以,自动化专业的同学们想靠考前2-3天来创造一个奇迹,恐怕是很难了。
数学类之外,还有物理类与电路类课程,比如大学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光学与原子物理、力学与热学等等。
关于物理类课程的难度,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有介绍,主要难点在于诸如电磁场等内容肉眼不可见,需要比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
数学类和物理类课程共同构成了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学好它们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课部分的知识,因此,如果本身对数学和物理兴趣不大,最好在报考前慎重考虑。
在专业基础课部分,主要是计算机课程和电路类课程。
电路类课程包括电路基本理论、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等,主要是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而计算机类课程则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原理、操作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等,通过这些课程可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在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语言课程普遍都有留大作业的传统。所谓的“大”就是难度和工作量比较大。
具体来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
就算好好学习了,但如果遇到要求比较高的老师,大作业的难度系数就会更高。
所以,好好学习,认真听课,不断实践,才是真正的王道。
最后,才是专业核心课,即控制理论类课程,包括控制理论、现代控制工程、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电机等等。
有的学校会在这一阶段进行初步的方向细分,根据细分方向还会有一些专业课,比如智能仪器、控制系统仿真、最优化方法、模式识别导论等等。
从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核心课,看似关联不大,但实际上具备很强的连贯性。
如果有一门课程学不好,可能就会影响到后面的课程学习。
因此,从大一到大四,自动化专业的同学们,务必把每一年都当成高二,甚至高三来看待。
02
紧跟时代的“万金油”
电气有电网行业,机械有机械制造行业,材料有材料行业,但自动化专业,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行业。这与它的跨学科综合性有非常大的关系。
自动化,代表的是事物的工作方式,它可以与各种行业结合,与各种专业名词相连,比如生物自动化、化学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机自动化。
也正因如此,它被称为工科专业中的“万金油”。
自动化专业的就业需求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工业自动化,二是信息化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部分,可以进入一些大型的制造企业,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测试有关的研发工作,或从事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系统、智能系统和现场总路线控制技术工作,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华为、格力、海尔等很多企业,都设有自动化工程师、控制系统工程师等等,负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
图源:华为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