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行业还难,美日垄断90,中国在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1226/10121116.html

近年来我国在新兴产业应用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时代。但在一些高端技术领域,我们依然面临着“卡脖子”的窘境,比如高端芯片、精密医学器件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在基础研究领域落后太多。

要想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必须要借助科研仪器来实现,可现实却是国内超90%的科研仪器都依赖进口。我国曾下大气力、大投资搞科研仪器研发,但为何连山寨版都模仿不出来?

一、发展现状

我国在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较发达国家起步要晚约二十年的时间,考虑到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一旦相关科研仪器实现标准化生产后,很难或者说没有必要再推进新型科研仪器的制造工作。目前全球近90%的基础科研仪器都被美国和日本垄断,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仪器更是严重依赖进口,任何高端科技的产生都需要基础研究作为支撑。

试想一下基础研究数据都是从国外供给的仪器中测出来的,采用的是人家先前制定的标准,每年我国企业要在进口科研仪器上花费超亿元,如何在尖端技术上实现超越呢?有人说科研仪器在制造业中的产值规模可能不到5%,但却掌控着新兴产业发展的命脉。如果科研仪器无法实现国产标准化,那从最开始我们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发展困境

对于国内严重缺乏自研科研仪器的现状,很多科研人士和相关代表都曾表达过担忧。国家有关部门也注意到这项短板,鼓励企业和院所合作攻关,前后更是投入超亿元巨资。可是在尝试后很多企业都选择了放弃,甚至连制作出来的山寨版都严重不及格,持续的高投入低回报自然没人愿意坚持。

对于企业和部分科研院所来说,有一些设备是无法自主制造只能依赖进口的,有些基础学科的科研仪器可以实现国产,但依然在市场中竞争不过国外来的设备。其实不是国产的设备在性能上不行,而是很多人坚持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尤其是在基础科研领域,好像一听到外国品牌的名字就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再者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也存在明显短板,基础研究尚且缺失大量人才,又何谈在科研仪器上推陈出新。一般做基础研究的科室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而且要背负巨大的科研压力,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去搞基础研究,远没有那些高薪体面的工作来的实在。

我国工业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对国内基础研究领域也有着显著的制约作用。以前我们国家的制造企业一般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负责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这本身对基础研究能力的要求就不高。科研仪器在制造时要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而想要突破这种理论性的天然壁垒并没有那么容易。

三、发展建议

要想有效推动国内科研仪器产业发展,首先要把基础性理论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相关制度设计、人员待遇上不断优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选择加入到基础性学科研究,领域。科研力量上,国家要用多种方式鼓励高校、企业加入到科研仪器的研发工作中,探索建立符合国内科研需求的标准化产品并拓展到商业应用中。

另外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加速推进,我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置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对科研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打破“唯洋仪器”论已经成为突破技术制约的关键工作。当然如果在技术成熟度和总体成本上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恐怕短期内国产科研仪器很难取代进口仪器。

四、总结

从国内现状来看,我们在科研仪器上遭受的限制远比芯片要多,90%的依赖度足以遏制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因为没有基础研究领域的支撑,任何创新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国家投入、人才队伍、制度体系、企业参与等方面都是下一步推动科研仪器自研自制要强化的内容,塑造国产科研仪器的品牌效应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5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