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军博会暨国防信息化及军民两用科技装备博览会
时间:年12月6日-8日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示精神,促进军民融合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在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指导下,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深圳国防科技工业协会主办,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赞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协办,由深圳企发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深圳)国防信息化装备与技术博览会暨中国(深圳)军民两用科技装备成果博览会(简称“深圳·军博会”)”将于年12月6日-8日在中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隆重举办。
国防展,创办于年,近年来以其专业权威的高端视角和独具匠心的个性化服务铸就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全新的深圳·军博会必将继续彰显其品牌力量,引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工业体系。每年一届,深圳·军博会汇聚各方资源,力邀军方采购及技术部门、各大军工集团和科研院所、“参军”高新技术企业及防务媒体等国防人共赴盛会,了解行业趋势,共话行业未来。
参展
谢先生
(同微)
往届回顾:
国防信息化展,是民参军行业展示、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近十年来,累计总展面积超2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家,接待了政府部门、军委机关、各大战区、各军兵种、军事院校、各军工集团、武警、公安、应急、人防、航天、航空、兵器、雷达、船舶、车辆、电子、核工业等各军工企事业单位和民营高科技企业、国防科技系统内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等领域的专业观众超20万人次。已成为展示我国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以及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成果展示、采购应用、项目和资本的供需交流平台。
展商代表,如: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所、航天所、航天八院所、航天所、兵器所、兵器厂、中船所、中船所、电科15所、电科40所、电科28所、电科52所、电科55所、松下电器、华三通信、海康威视、星网锐捷、中船重工、华北工控、超越数控、宏英智能、上海特金、北方夜视、艾睿光电、夜行人科技、星辰智能、中科融通、理工全盛、百战奇、利亚德、联建光电、中航光电、中安视通、远征技术、诚志北分、力神电池、保伦电子、李龚导航、华测导航、华会通、海能达、安点科技、麒麟软件、宝德网络、朝阳电源、航天电器、苏试试验、科士达、福建福光、宜鼎芯存、威固信息、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自控所、上海讯圣、广东贝尔、艾睿光电、汉源新材、南方测绘、易飞扬通信、遨游通讯等。此次展会就如同我国高科技企业的一次大阅兵,将我国的高科技技术展示给全世界,不但为企业创造了机会,也为我国争得荣誉。
展品展区:
一、军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微波射频/电磁兼容展区
二、装备信息化/雷达系统/测控技术/北斗导航展区
三、军民两用新材料暨军工配套产品
精密零件展区
四、军工自动化/伺服系统/运动控制/智能制造展区
五、军工装备试验/惯性导航/传感器/仪器仪表展区
六、军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可控软硬件/工业软件展区
七、军事通信指挥/信息显示/光通信/雷电防护展区
八、军用激光技术/红外技术/精密光学/光电传感展区
九、军用安防装备/周界报警/无人机/特种机器人展区
十、军事后勤装备/作训装备/卫勤装备/特种车辆展区
年军民融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分析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整体来看,我国军民融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法律效力不够、政策覆盖面窄、相关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依旧存在。面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跟进,完善相关配套,给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军民两用技术,特别是军民两用前沿技术在国防领域及其创新产业化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予以发展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军工领域的热情不断高涨。
对军民融合开展深入研究,找到适合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首先应该理清其思想演进的过程。军民融合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深化的,在不同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有所不同,因而制定的战略方针有所侧重,先后经历了"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思想逐步深化的历程。
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省级军民融合领导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将逐步实现由人员融合、机构融合迈向业务融合和运行融合,军地协调、横向协调将更加顺畅;省级军民融合委对区域军民融合统筹统揽能力将显著加强,与军队有关领导机构的协调关系将明确和理顺,配套政策和协调机制将加快完善,督导评估将不断加强、措施将更为有力。
大力发展军民结合型产业,以船舶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军工企业,在军工技术向民用产业转化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年军民融合行业总资产为6.57万亿元,年增加到11.37万亿元。
军民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重大工程项目逐步展开、创新要素有效融合,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将加速构建。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将不断扩展,文化建设军民融合不断深化,拥军优属优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中国军民融合行业在年供给将达到7.63万亿元。
空域管理改革、数据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军民融合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军民融合需求达到4.85万亿元,年则达到7.62万亿元。
国家普遍采用“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的模式,最大限度的发布装备建设信息,依托庞大的政策、项目、人才和承包商信息数据库,通过门户网站和电子终端等现代化平台,双向发布信息,促进军民高起点全方面的深度融合,年军民融合市场规模为4.89万亿元,年军民融合市场规模增长到7.68万亿元。
为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成长,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转移机制完善军民融合技术基础,将军用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民用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竞争性的民用市场中改进企业的技术学习方式与技术源,通过持续的组织学习,完善军民融合企业的知识结构,使企业的技术能力、组织能力与企业文化等能够得到提升,构建持续的产业竞争力,推动企业成长与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军民融合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军民融合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军民融合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