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英文版房间空气调节器
提供更多标准英文版。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房间空气调节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风冷及水冷冷凝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额定制冷量W以下以创造室内舒适环境为目的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自由送风型房间空气调节器(以下简称空调器),以及额定制冷量8kW以下且外部静压小于25Pa的风管式空调器。本文件不适用于以下产品及系统:——移动式空调器;——单独组件,不能组成完整的制冷系统;——采用吸收制冷循环的空调器;——其他的风管式空调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ISO:,NEQ)GB/T.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IEC-2-78;,IDT)GB/T.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17-8,IEC-2-11:,IDT)GB/T.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1-,ISO-1:,IDT)GB/T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测试方法通用要求(GB/T.1-,IEC-1:,MOD)GB/T.1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1部分:贮存(GB/T.1-5,IEC--1:,MOD)GB/T.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GB/T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GB/T-,ISO,IDT)GB/T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光紫外灯GB-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包装空调器的特殊要求JB/T空调器室外机用塑料环境技术要求IEC-2-4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第2-40部分:电热泵、空调和除湿器的特殊要求(Householdandsimilarelectricalappliances—Safety—Part2-40:Particularrequirementsforelectricalheatpumps,air-conditionersanddehumidifiers)术语和定义、符号.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1房间空气调节器roomairconditioner一种向室内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设备。注:主要包括制冷和除湿用的制冷系统、空气循环和净化装置,还可包括加热和通风装置等(它们可被组装在一个箱壳内或被设计成一起使用的组件系统)。.1.2热泵heatpump通过转换制冷系统制冷剂运行流向,从室外低温空气吸热并向室内放热,使室内空气升温的制冷系统。注:具有热泵制热能力的空调器称为热泵型空调器。.1.辅助电热装置supplementaryelectricalheatingdevices与热泵一起使用进行制热的电热装置。.1.4制冷量coolingcapacity空调器在任何给定的工况和条件下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总和。注:单位为瓦(W)。制冷量的额定值包括额定制冷量、额定中间制冷量、额定最大制冷量及额定最小制冷量。其中,额定中间制冷量在50%额定制冷量±W范围内。.1.5制冷消耗功率coolingpowerinput空调器进行制冷量试验时,所消耗的功率。注:单位为瓦(W)。制冷消耗功率的额定值包括额定制冷消耗功率、额定中间制冷消耗功率。.1.6制热量heatingcapacity空调器在任何给定的工况和条件下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送入室内的热量总和。注1:单位为瓦(W)。制热量的额定值包括额定制热量、额定中间制热量、额定最大制热量、额定最小制热量及额定低温制热量。其中,额定中间制热量在50%额定制热量±W范围内。注2:制热量仅为热泵制热量,不包含辅助电热装置的制热量。.1.7制热消耗功率heatingpowerinput空调器在进行制热量试验时,所消耗的功率。注:单位为瓦(W)。制热消耗功率的额定值包括额定制热消耗功率、额定中间制热消耗功率及额定低温制热消耗功率。.1.8有效输入功率effectivepowerinput在规定时间内输入空调器内的平均电功率,包括:a)压缩机运行的输入功率;b)仅用于除霜的电热装置的输入功率;c)所有控制和安全装置的输入功率;d)热交换传输装置的输入功率(风扇、泵等)。注:单位为瓦(W)。不包括辅助电热装置的输入功率。.1.9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EER在任何给定的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注:单位为瓦每瓦(W/W)。.1.10性能系数coefficientofperformanceCOP在任何给定的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注:单位为瓦每瓦(W/W)。.1.11标准空气standardair大气压力为.25kPa,温度为20℃时,密度为1.kg/m的干空气。.1.12循环风量indoordischargeair-flow房间送风量空调器用于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完全关闭(如果有)、并在规定条件下运行,单位时间内空调器室内机向房间或送风区域送入的风量。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或立方米每小时(m/h)。.1.1房间型量热计room-typecalorimeter由两间相邻、中间有隔墙的房间所组成的试验装置。一间作为室内侧,另一间作为室外侧,每间均装有空气调节设备;其冷量,热量及水量均可测量和控制,并用以平衡被测空调器在室内侧的制冷量和除湿量以及在室外侧的加湿量和加热量。.1.14空气焓值法air-enthalpytestmethod一种测定空调器制冷量或制热量的试验方法,它对空调器的送风参数、回风参数以及循环风量进行测量,用测出的风量与送风、回风熔差的乘积确定空调器的能力。.1.15转速可控型空调器variablespeedroomairconditioner空调器运行时,根据热负荷的大小,其压缩机的转速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的空调器。.1.16转速一定型空调器fixedspeedroomairconditioner空调器运行时,压缩机的转速不随热负荷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空调器。.1.17容量可控型空调器variablecapacityroomairconditioner空调器运行时,根据热负荷的大小,压缩机的转速不变,但其有效容积输气量(制冷剂质量流量)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的空调器。.1.18潜冷量latentcoolingcapacity在一定的间隔时间里,空调器从特定空间移除的潜热。注:单位为瓦(W)。.1.19显冷量sensiblecoolingcapacity在一定的间隔时间里,空调器从特定空间移除的显热。注:单位为瓦(W)。.1.20显热比sensibleheatratio;SHR显冷量和总制冷量之比。.1.21全负荷运行full-loadoperation空调器和控制器在制造商规定的空调控制器允许的最大连续能力下运行。注:在全负荷运行时,所有室内机和压缩机均工作,除非室内机和压缩机受控于空调器的自动控制器。.1.22一拖多房间空气调节器multi-splitroomairconditioner一种向多个室内提供经过处理的空气的设备。注:主要由一台室外机组与一台以上的室内机组相连接,可以实现多个室内机组同时工作、部分室内机组同时工作或单独室内机组工作的组合体系统,以下简称“一拖多空调器”。.1.2待机模式standbymode空调器在连接到主电源时,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面向用户功能或保护功能,且为持续的任何产品模式;——可以通过触发远程开关(包括远程控制)、内部传感器,定时器来触发其他模式;——信息或包含时钟的状态显示;——基于传感器的功能。注:该模式下类似曲轴箱加热器等保护装置不工作。.1.24制冷负荷系数coolingloadfactorCLF空调器制冷运行时,通过室内温度调节器的通(ON),断(OFF)使空调器进行断续运行时,ON时间与OFF时间构成的断续运行的1个周期内,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和与此等周期时间内连续制冷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之比。.1.25制热负荷系数heatingloadfactorHLF空调器制热运行时,通过室内温度调节器的通(ON)、断(OFF)使空调器进行断续运行时,由ON时间与OFF时间构成的断续运行的1个周期内,送入室内的热量和与此等周期时间内连续制热运行时,送入室内的热量之比。.1.26部分负荷率partloadfactorPLF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空调器进行断续运行时的能源消耗效率与进行连续运行时的能源消耗效率之比。.1.27效率降低系数degradationcoefficientCD空调器因断续运行而发生效率降低的系数。.1.28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asonalenergyefficiencyratioSEER制冷季节期间,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1.29制热季节能源消耗效率heatingseasonalperformancefactorHSPF制热季节期间,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行时,送入室内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1.0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nnualperformancefactorAPF空调器在制冷季节和制热季节期间,从室内空气中除去的冷量与送入室内的热量的总和与同期间内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1.1制冷季节耗电量coolingseasonaltotalenergyCSTE制冷季节期间,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转时所消耗的电量总和。注:单位为瓦时(W·h)。.1.2制热季节耗电量heatingseasonaltotalenergyHSTE制热季节期间,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转时所消耗的电量总和。注:单位为瓦时(W·h)。.1.全年运转时季节耗电量annualpowerconsumptionAPC制冷季节时的制冷季节耗电量与制热季节时的制热季节耗电量之总和。注:单位为瓦时(W·h)。.1.4制冷负荷coolingload室外温度为5℃时的制冷量作为制冷建筑负荷,连接此点与2℃(0负荷点)的直线为制冷负荷线,过温度点的垂线与制冷负荷线的交点。.1.5制热负荷heatingload用与制冷负荷大小相同的房间来评价,并用对制冷负荷的固定比率进行计算。注1。因住宅结构不同,制热负荷与制冷负荷的比率平均为1.25,制热负荷可用下面的公式算出:制热负荷=1.25×制冷负荷。注2:室外温度0℃时的制热的负荷(制冷量×1.25×0.82),与室外温度17℃为0负荷的点连接的直线作为制热负荷线。.1.6温控波动temperaturecontrolfluctuation在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风口规定位置测得的温度波动值。注:单位为摄氏度(℃)。.1.7单工工作状态one-unitoperation一拖多空调器室内机组中仅有一台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运行,其余室内机组处于停止使用的工作状态。.1.8全工工作状态all-unitoperation一拖多空调器室外机组与所有能同时启动的室内机组同时运行且处于使用的工作状态。注1:如果一拖多空调器的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有多种组合配置,且存在多个全工工作状态(此状态的室内机组的制冷量总和不低于室外机组的制冷量)时,在各种组合配置的全工工作状态或选厂家推荐组合配置的一种全工工作状态下进行总能力试验。注2:如果一拖多空调器的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有多种组合并且在最大能力组合运行时,仍有室内机组处于停止使用的工作状态(室内机组同时运行台数少于室内机组的总台数)时,在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最大组合能力工作状态运行即局部-全工工作状态下进行总能力试验。.1.9低温制热能力率lowtemperatureheatingcapacityrate在额定低温制热工况下的实测制热量与标称额定制冷量的比率。注:以%表示。.1.40最小噪声lowestnoise分别在额定制冷工况和额定制热工况下,压缩机设定在最小制冷量和最小制热量对应的转速(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风量调至最低风速(风机风速可调),按照附录I的方法,测得的空调器噪声值。注:单位为分贝[dB(A)]。.1.41制冷运行除湿能力dehumidifycapacityatthecoolingtestcondition进行额定制冷量试验时,测得单位制冷量下的除湿量。注:单位为千克每小时千瓦[kg/(h·kW)]。.2符号.2.1通用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An喷嘴喉部的面积平方米(m2)Ca喷嘴的流量系数—Cpa1空调器室内侧回风空气质量定压热容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pa2空调器室内侧送风空气质量定压热容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pa空调器室外侧回风空气质量定压热容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pa4空调器室外侧送风空气质量定压热容焦每千克摄氏度[J/(kg?℃)]Dn喷嘴喉部直径米(m)Dt换热管外径米(m)ha1空调器室内侧回风空气焓值焦每千克干空气[J/kg(干)]ha2空调器室内侧送风空气焓值焦每千克干空气[J/kg(干)]hr1进入空调器室内侧的制冷剂比焓焦每千克(J/kg)hr2离开空调器室内侧的制冷剂比焓焦每千克(J/kg)hw1加湿用的水或蒸汽的焓值,如试验过程中未曾向加湿器供水,则hw1取再处理机组中加湿器内水温下的焓值千焦每千克(kJ/kg)hw2从室内侧排到室外侧的空调器凝结水的焓值,凝结水的温度不能实现测试时(一般在空调器内部发生),可以冷凝温度代替或通常假定等于空调器送风的湿球温度估算千焦每千克(kJ/kg)hw室外侧再处理机组排出的凝结水在离开量热计隔室的温度下的焓值千焦每千克(kJ/kg)hw4进入室外侧水的焓值千焦每千克(kJ/kg)hw5外侧凝结水的焓值(高温工况),或结霜的焓值(低温或超低温工况)千焦每千克(kJ/kg)K12.×(此值为0℃时的蒸发潜热)焦每千克(J/kg)L换热管管长米(m)Lpi顶出风式室外机噪声测试第i点的A计权声压级分贝[dB(A)]N顶出风式室外机噪声测点总数,N=4—Pi室内侧的总输入功率(如照明、辅助装置的电热功率、加湿装置的平衡热等)瓦(W)Pk压缩机输入功率瓦(w)Po室外侧的总输入功率(空调器输人功率除外)瓦(W)Pr电加热器的输入功率瓦(W)Pt空调器的总输入功率瓦(W)pn喷嘴喉部大气压帕(Pa)pv喷嘴喉部动压或喷嘴前后的静压差帕(Pa)qmo空调器室外侧风量测量值立方米每秒(m/s)qro制冷剂和油混合物的流量立方米每秒(m/s)qs标准空气流量千克每秒(kg/s)qvi空调器室内测点的风量立方米每秒(m/s)qwe设备冷凝水的质量流量克每秒(g/s)qwo为维持试验工况,进入室外侧隔室水的质量流量克每秒(g/s)R1热管外保温层热阻米摄氏度每瓦[(m·℃)/W]R2保温层与空气换热热阻米摄氏度每瓦(m·℃)/W]SHR显热比—T保温层厚度米(m)ta1空调器室内侧回风温度摄氏度(℃)ta2空调器室内侧送风温度摄氏度(℃)ta空调器室外侧回风温度摄氏度(℃)ta4空调器室外侧送风温度摄氏度(℃)va喷嘴喉部平均流速米每秒(m/s)ν'n喷嘴进口处的湿空气比容立方米每千克(m/kg)W1循环、混合器组件的净重克(g)W装有制冷剂样品后循环、混合器组件的质量克(g)W5装有样品中油的循环、混合器组件的质量克(g)Wi1室内侧回风空气的绝对湿度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干)]Wi2室内侧送风空气的绝对湿度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干)]Wr空调器内的凝结水量,即为再处理机组中加湿器蒸发的水量克每秒(g/s)wn测点处空气湿度千克每千克干空气[kg/kg(干)]Xo从空调器内取出的循环的制冷剂和油的混合液样品的含油量—xr制冷剂与制冷剂和油混合物的质量比—Y膨胀系数—φ通过墙、地板和天花板由室外侧向外的漏热量(不包括中间隔墙)瓦(W)φ1ci室内侧再处理机组中冷却盘管带走的热量瓦(W)φ1i通过墙、地板和天花板由室内侧向外的漏热量(不包括中间隔墙)瓦(W)φ1p由室外侧通过中间隔墙传到室内侧的漏热量,由标定试验确定(或平衡型量热计可根据计算确定)瓦(W)φ'1p通过中间隔墙,从室外侧漏出的热量,当隔墙暴露在室内侧的面积等于暴露在室外侧的面积时,φ'1p=φ1p瓦(W)φ1r除了中间墙外,从周围环境通过墙、地板和天花板传到室内侧的漏热量瓦(W)φc室外侧再处理机组中冷却盘管带走的热量瓦(W)φci室内侧再处理机组中冷却盘管带走的热量瓦(W)φhi室内侧测定的制热量瓦(w)φho室外侧测定的制热量瓦(W)φ1ci潜冷量瓦(W)φt由室内侧通过中间隔墙传入室外侧的漏热量瓦(W)由室内侧通过中间墙传入室外侧的漏热量,当隔墙暴露在室内侧的面积等于暴露在室外侧的面积时,瓦(w)φr电加热器的制热量瓦(w)φsci显冷量瓦(W)φtci室内侧测定的空调器总制冷量瓦(W)φtco室外侧测定的空调器总制冷量瓦(W)μ空气动力粘度千克每米秒[kg/(m·s)]α压力比—αa保温层与空气之间换热系数瓦每米摄氏度[W/(m·℃)]λ保温层的传热系数瓦每米摄氏度[W/(m·℃)]顶出风式室外机噪声测试测量表面平均A计权分声压级贝[dB(A)]∑Po室外侧再加热器、风机等全部设备的总输入功率瓦(W)∑Pr室内侧的总输入功率瓦(W)ΔT换热管内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摄氏度(℃)ΔTi(r=0)数据收集期间前5min进、出风温差的平均值摄氏度(℃)ΔTi(r)数据收集期间任一5min进、出风温差的平均值摄氏度(℃)%ΔT数据收集期间任一5min进、出风温差的改变—.2.2APF计算所用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附录B。APF全年能源消耗效率瓦时每瓦时[W·h/(W·h)]APC全年运转时季节耗电量瓦时(W·h)CD效率降低系数,通常取CD=0.25—CLF制冷负荷系数,即φc(cyc)与φc(dry)的比值—COPh(cyc)空调器进行断续制热试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ext,f(tf)空调器在温度tf时,在结霜区域,以最大制热能力运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fe,f(tj)制热温度tj时,结霜区域空调器在额定制热量和最大制热量之间运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ful(ta)空调器在温度ta时,在非结霜区域,以额定制热能力运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ful(7)空调器进行额定制热量试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ful,f(tg)空调器在温度tg时,在结霜区域,以额定制热能力运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haf(td)空调器在温度td时,在非结霜区域,以中间制热能力运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haf,f(te)空调器在温度te时,在结霜区域,以中间制热能力运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hf(tj)制热温度tj时,无结霜区域空调器在中间制热量和额定制热量之间运行时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hf,f(tj)制热温度tj时,结霜区域空调器在中间制热量和额定制热量之间运行时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mh,f(tj)制热温度tj时,结霜区域空调器在25%额定制热量和中间制热量之间运行时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min(tq)空调器在温度tq时,在非结霜区域,以25%额定制热能力运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OPmin,f(tr)空调器在温度tr时,在结霜区域,以25%额定制热能力运行时的性能系数瓦每瓦(W/W)CSTE制冷季节耗电量瓦时(W·h)CSTL季节制冷量瓦时(W·h)EERc(cyc)空调器进行断续制冷试验时的能效比瓦每瓦(W/W)EERc(cry)空调器进行低湿制冷试验时的能效比瓦每瓦(W/W)EERful(tb)空调器在温度tb时,以额定能力运行时的能效比瓦每瓦(W/W)EERhaf(tc)空调器在温度tc时,以中间能力运行时的能效比瓦每瓦(W/W)EERhf(tj)空调器在温度tj时,在中间制冷能力和额定制冷能力之间对应房间热负荷运行时能效比的计算值瓦每瓦(W/W)EERmh(tj)空调器在温度tj时,在25%额定制冷量和中间制冷量之间对应房间热负荷运行时能效比的计算值瓦每瓦(W/W)EERmin(tp)空调器在温度tp时,以25%额定能力运行时的能效比瓦每瓦(W/W)HLF制热负荷系数,即φh(cyc)与如φful(7)的比值—HSPF制热季节能源消耗效率瓦时每瓦时[W·h/(W·h)]HSTE制热季节耗电量瓦时(W·h)HSTL季节制热量瓦时(W·h)Lc(tj)制冷工况下,温度tj时的房间热负荷瓦(W)Lh(tj)制热工况下,温度tj时的房间热负荷瓦(W)nj制冷季节中制冷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或制热季节中制热的各温度下工作时间小时(h)Ph(cyc)空调器进行断续制热试验时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瓦(W)Pc(cyc)空调器进行断续制冷试验时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瓦(W)Pc(dry)空调器进行低湿制冷试验时的实测制冷消耗功率瓦(W)Pful(tb)空调器在tb时,以额定制冷能力运行时制冷消耗功率瓦(W)Pful(tj)温度tj时,空调器以额定制冷或制热能力运行所消耗的功率瓦(W)Pful(-7)空调器在室外温度-7℃时的额定制热消耗功率瓦(W)Pful(7)空调器进行额定制热量试验时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瓦(W)Pful(29)空调器在室外温度29℃时的额定制冷消耗功率瓦(W)Pful(5)空调器进行额定制冷量试验时的制冷消耗功率瓦(W)Pful,f(2)空调器在额定低温制热工况时的消耗功率瓦(W)Phaf(tc)空调器在tc时,以中间制冷量运行的制冷消耗功率瓦(W)Phaf(tj)在温度tj时,制冷状态下空调器以中间能力运行时所消耗的功率或制热状态下无霜区域空调器以中间能力运行时所消耗的功率瓦(W)Phf(tj)制冷时温度tj时,空调器在中间制冷量与额定制冷量之间,对应房间热负荷的能力连续可变运行时所需消耗的功率瓦(W)Pmh(tj)制冷时温度为tj时,空调器25%额定制冷量与额定中间制冷量之间,对应房间热负荷的能力连续可变运行时所需消耗的功率瓦(W)Pmin(tj)在温度为tj时,制冷状态下空调器以25%额定能力运行时所消耗的功率或制热状态下无霜区域空调器以25%额定能力运行时所消耗的功率瓦(W)Pmin(tp)空调器在tp时,以25%额定制冷能力运行时的消耗功率瓦(W)Pmin(tp)空调器在tp时,在非结霜区域内,以25%额定制热能力运行的制热消耗功率瓦(W)Pmin,f(tr)空调器在tr时,在结霜区域内,以25%额定制热能力运行的制热消耗功率瓦(W)PLF(tj)温度tj时,空调器断续运行的部分负荷率—PRH(tj)空调器在温度tj时,空调器对应于房间负荷的制热量不足时,加入辅助电热装置的消耗功率,当φ(tj)≥Lh(tj)时,PRH(tj)=0瓦(W)SEER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瓦时每瓦时[W·h/(W·h)]X(tj)温度tj时,房间热负荷与空调器制冷运行时的制冷量或制热运行时的制热量之比—φh(cyc)空调器进行断续制热试验时的实测制热量瓦(W)φc(cyc)空调器进行断续制热冷试验时的实测制冷量瓦(W)φc(dry)空调器进行低温制冷试验时的实测制冷量瓦(W)φful(tb)空调器在tb时,以额定制冷能力运行的制冷量瓦(W)φful(tj)空调器进行额定制冷量试验时的实测制冷量或进行额定制热量试验时的实测制热量瓦(W)φful(-7)空调器在室外温度-7℃时的额定超低温制热量瓦(W)φful(7)空调器进行额定制热量试验时的实测制热量瓦(W)φful(29)空调器在室外温度29℃时的额定制冷量瓦(W)φful(5)空调器进行额定制冷量试验时的实测制冷量瓦(W)φful,f(tj)结霜区域,温度tj时,空调器运行的制热量瓦(W)φful,f(2)空调器在额定低温制热工况时的制热量瓦(W)φhaf(tc)空调器在tc时,以中间制冷能力运行的制冷量瓦(W)φhaf(tj)温度tj时,制冷运行状态下空调器以中间能力运行时的制冷量或制热运行状态下无结霜区域空调器以中间能力运行时制热量瓦(W)φhaf,f(tj)制热温度tj时,结霜区域空调器以中间制热能力运行时制热量瓦(W)φmh(tj)制热温度tj时,在无结霜区域内,空调器在25%额定制热能力和中间制热能力之间运行时的制热量瓦(W)φmin(tj)在温度tj时,无制冷状态下空调器以25%额定制冷能力运行时的制冷量或制热状态下结霜区域空调器以25%额定制热能力运行时的制热量瓦(W)φmin(tp)空调器在tp时,以25%额定制冷能力运行的制冷量瓦(W)φmin(tq)空调器在tq时,在非结霜区域内,以25%额定制热能力运行的制热量瓦(W)φmin,f(tj)制热温度tj时,在结霜区域,空调器以25%%额定制热能力运行时的制热量瓦(W)φmim,f(tr)空调器在tr时,在结霜区域内,以25%额定制热能力运行的制热量瓦(W)4产品分类4.1型式4.1.1空调器按使用气候环境分为:气候类型T1T2T气候环境温带气候低温气候高温气候最高温度4℃5℃52℃4.1.2空调器按结构形式分为。a)整体式,其代号C;整体式空调器结构分类为窗式(其代号省略)穿墙式,其代号为C。b)分体式,其代号F;分体式空调器分为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室内机组结构分类为吊顶式、挂壁式、落地式、嵌入式、风管式等,其代号分别为D、G、L、Q、F等,室外机组代号为W。c)一拖多空调器,按照附录A。4.1.空调器按主要功能分为:a)单冷型,其代号省略(制冷专用);b)热泵型,其代号R(包括制冷、热泵制热,制冷、热泵与辅助电热装置一起制热)。4.1.4空调器按冷却方式分为:a)风冷式,其代号省略;b)水冷式,其代号S。4.1.5空调器按压缩机控制方式分为:a)转速一定(频率、转速、容量不变)型,其代号省略;b)转速可控(频率、转速、容量可变)型,其代号Bp;c)容量可控(容量可变)型,简称变容型,其代号Br。4.2基本参数4.型号命名4..1产品型号及含义如下:
工厂设计序号和(或)特殊功能代号等,允许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拖多产品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拖三以上允许用“d”表示,一拖一代号省略)室外机组结构代号整体式结构分类代号或分体式室内机组结构分类代号规格代号:(额定制冷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值取制冷量百位数或百位以上数)冷却方式代号(风冷代号省略)功能代号结构形式代号气候类型代号(T1型代号省略)产品代号(房间空气调节器)4..2型号示例如下:示例1:KTC-5/A,表示T气候类型、整体(窗式)冷风型房间空气调节器,额定制冷量为W,第一次改型设计。示例2:KFR-28GW,表示T1气候类型、分体热泵型挂壁式房间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额定制冷量为W。示例:室内机组KFR-28G,表示T1气候类型、分体热泵型挂壁式房间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组,额定制冷量为W。示例4:室外机组KFR-28W,表示T1气候类型、分体热泵型房间空气调节器室外机组,额定制冷量为W。示例5:KFR-50LW/Bp,表示T1气候类型,分体热泵型落地式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额定制冷量为0W。示例6:室内机组KFR-50L/Bp,表示T1气候类型、分体热泵型落地式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组,额定制冷量为0W。示例7:室外机组KFR-50W/Bp,表示T1气候类型,分体热泵型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室外机组,额定制冷量为0W。注:额定制冷量百位以下数字不为零的空调器,其规格代号取百位或百位以上数字。例如:额定制冷量为50W的T1气候类型、分体热泵型挂壁式房间空气调节器,其型号为KFR-GW。5技术要求5.1通用要求5.1.1空调器应符合本文件以及其他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并应依据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设计制造。5.1.2热泵型空调器的额定(高温)制热量应不低于其额定制冷量,对于额定制冷量不大于7.1kW的分体式热泵型空调器,其额定(高温)制热量应不低于其额定制冷量的1.1倍。5.1.空调器的构件和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a)空调器的构件和材料的镀层和涂层外观应良好,室外部分应有适于使用环境的良好耐候性能;b)空调器的保温层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阻燃性、且无毒无异味;c)空调器制冷系统受压零部件的材料应能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整机正常工作。5.1.4空调器宜采用利于再生资源利用的结构、部件和材料。注:若空调器具有净化、除菌等健康辅助功能,需要考虑上述功能运行时对其噪声及其他性能的影响,相关要求正在考虑中。5.1.5一拖多房间空调器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5.2性能要求5.2.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按6..1进行试验,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检出。5.2.2制冷量5.2.2.1额定制冷量按6..2进行试验,转速一定型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制冷量不应小于额定制冷量的95%。5.2.2.2额定中间制冷量按6..2进行试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中间制冷量不应小于额定中间制冷量的95%。5.2.2.额定最小制冷量按6..2进行试验,当最小制冷量标示值小于1kW,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小制冷量应不大于标示值的%;当最小制冷量标示值不小于1kW,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小制冷量应不大于标示值的%(或不大于标示值+W,选较大的值)。5.2.2.4额定最大制冷量按6..2进行试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大制冷量不应小于额定最大制冷量的95%。5.2.制冷消耗功率5.2..1额定制冷消耗功率按6..进行试验,转速一定型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额定制冷消耗功率的%。水冷式空调器制冷量每00W增加10W作为冷却系统水泵和冷却水塔风机的额定功率消耗。5.2..2额定中间制冷消耗功率按6..进行试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中间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额定中间制冷消耗功率的%。5.2..额定最小制冷消耗功率按6..进行试验,当最小制冷消耗功率标示值小于W,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小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标示值的%;当最小制冷消耗功率标示值不小于W,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小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标示值的%(或不大于标示值+W,选较大的值)。5.2..4额定最大制冷消耗功率按6..进行试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大制冷消耗功率不应大于额定最大制冷消耗功率的%。5.2.4制热量5.2.4.1额定制热量按6..4进行试验,转速一定型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制热量不应小于额定制热量的95%。5.2.4.2额定中间制热量按6..4进行试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中间制热量不应小于额定中间制热量的95%。5.2.4.额定低温制热量按6..4方法和低温制热条件下试验时,转速一定型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低温制热量不应小于额定低温制热量的95%。5.2.4.4额定最小制热量按6..4进行试验,当最小制热量标示值小于1kW,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小制热量不应大于标示值的%;当最小制热量标示值不小于1kW,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小制热量不应大于标示值的%(或不大于标示值+W,选大者)。5.2.4.5额定最大制热量按6..4进行试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额定最大制热量不应小于标示值的95%。5.2.5制热消耗功率5.2.5.1额定制热消耗功率按6..5进行试验,转速一定型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额定制热消耗功率的%。5.2.5.2额定中间制热消耗功率按6..5进行试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额定中间制热消耗功率的%。5.2.5.额定低温制热消耗功率按6..5进行试验,转速一定型和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额定低温制热消耗功率的%。5.2.5.4额定最小制热消耗功率按6..5进行试验,当最小制热消耗功率标示值小于W,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小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标示值的%;当最小制热消耗功率标示值不小于W,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最小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标示值的%(或不大于标示值+W,选大者)。5.2.5.5额定最大制热消耗功率按6..5方法计算时,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实测制热消耗功率不应大于标示值的%。5.2.6辅助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按6..6进行试验,辅助电热装置的实测制热消耗功率要求如下:辅助电热装置额定消耗功率不大于W的,其允差为±10%;W以上的,其允差为-10%~十5%或20W(取大者),正温度系数(PTC)电热元件制热消耗功率的下限不受此限。5.2.7最大运行制冷按6..7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的要求如下:a)空调器各部件不应有影响空调器正常运行的变形或损坏;b)空调器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其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c)当空调器停机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电机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其停机不超过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5.2.8最小运行制冷和冻结按6..8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的要求如下:a)空调器各部件不应有影响空调器正常运行的变形或损坏;b)室内侧蒸发器的迎风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或风量下降不超过初始风量的25%,如果蒸发器迎风表面结霜面积视检不易看出或无法测量风量时,应满足c)要求;c)当试验期间压缩机不能自动启停时,若测量盘管温度,在至少运行20min的时间内每路盘管中点测量温度与初始温度相比,不应低于2K;若测量吸气压力,则应换算出对应的饱和吸气温度,在至少运行20min的时间内饱和吸气温度与初始饱和吸气温度相比,不应低于2K。当试验期间压缩机能自动启停时,若测量盘管温度,试验期间在压缩机启动后10min的盘管中点测量温度与初始温度相比,不应低于2K;若测量吸气压力,则应换算出对应的饱和吸气温度,试验期间在压缩机启动后10min的饱和吸气温度与初始饱和吸气温度相比,不应低于2K。5.2.9冻结滴水按6..9进行试验,空调器室内侧不应有可见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5.2.10最大运行制热按6..10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的要求如下:a)空调器各部件不应有影响空调器正常运行的变形或损坏现象;b)空调器在第1h连续运行期间,其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c)当空调器停机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电机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动作;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电机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其停机不超过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5.2.11最小运行制热按6..11进行试验时,空调器在1h试验运行期间,安全装置不应跳开。5.2.12凝露和凝结水排除能力按6..12进行试验时的要求如下:a)空调器壳体外表面凝露不应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b)当空调器采用冷凝水淋溅冷凝器的方式时,冷凝水不应从空调器上滴下或吹出。5.2.1自动除霜按6..1进行试验时的要求如下:a)在除霜周期中,室内侧的送风温度低于18℃的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b)空调器除霜结束后,室外换热器的霜层应完全融化。5.2.14噪声按6..14进行试验时的要求如下:a)空调器在半消声室测试噪声时,其噪声测试值不应大于标示值的上限值(标示值+上偏差),制造商对空调器噪声的标示值的上偏差为十dB(A);b)空调器使用时不应有异常噪声和振动。5.2.15季节能源消耗效率风冷式空调器按6..2~6..5方法进行试验,并按照附录B进行季节能源消耗效率的计算,其计算值不应小于空调器的季节能源消耗效率标示值的95%。注1:对于热泵型空调器季节能源消耗效率指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对于单冷型空调器季节能源消耗效率指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注2:附录B中的温度发生时间来自GB-。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季节温度发生时间也可参考不同地域的气象数据来确定,如以南京作为典型城市,则见附录C中的参数。5.2.16季节耗电量按附录B进行季节能源消耗效率的计算,所计算的季节耗电量不应大于标示值的%。5.2.17待机功率待机功率不应高于标示值的%。5.2.18循环风量循环风量不应小于标示值的90%。5.2.19耐候性能按6..17进行试验时的要求如下。a)电镀件和紧固件应进行防锈蚀处理,其表面应光滑细密、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斑点、针孔、气泡、镀层脱落等缺陷。b)涂装件涂层牢固、外观良好,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底漆外露及不应有的当纹和其他损伤,按6..17.试验后涂层脱落不大于2级。室外机部分涂层按6..19.4试验后,其涂层的光泽失光率小于50%,表面无明显的粉化和裂纹,变色等级不大于2级。c)塑料件表面应平整光洁、色泽均匀、耐老化;不应有裂痕、气泡和明显缩孔、变形等缺陷。室外机用工程塑料的耐久性应符合JB/T的规定。6试验6.1a在空调器制冷运行试验中,空气冷却冷凝器没有冷凝水蒸发时,湿球温度条件可不做要求。b冷凝器进出水温指用冷却塔供水系统,用其水泵时可按制造商明示进、出水温或水量及进水温度。c水量按制造商规定。d如果制造商对最大制热运行试验规定了更高的温度条件,则按制造商规定的温度条件进行试验。e如果空调器在超低温条件下进行制热运行试验,其最小运行制热试验可以不做。表季节能源消耗效率的试验工况单位为摄氏度6.2试验要求6.2.1空调器应按铭牌标示的气候类型进行性能试验。对于适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气候类型的空调器,应在铭牌标出的每种气候类型工况条件下分别进行试验。6.2.2除非另有规定,空调器所有试验均应按照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6.2.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时,如果转速可控型空调器的制造商未提供空调器规定条件运行时压缩机运行频率及其设定方法,则用温度控制器将出风温度设定到空调器允许的最低或最高温度,并在此状态下进行试验。6.2.4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时,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风扇速度、导向格栅按照制造商规定在正常使用调节控制范围内进行设定,如果制造商未规定,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在不违反制造商规定的情况下调到最大制冷量或最大制热量的位置。6.2.5除按规定方式,试验需要的装置和仪器的连接外,不应对空调器进行更改。6.2.6试验进行时不应改变空调器风机转速和空气阻力,其试验结果应采用按标准大气压修正后的数值。6.2.7当采用室内空气焓值法进行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时,见附录F的风量测量方法,应在外部静压为0Pa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注:风量测量的附加指南可参见ISO和GB/T.1。6.2.8空调器安装应符合如下要求。a)按照制造商规定的安装程序和附件进行安装。如机组有多种安装方式的,所有测试应在最不利的安装方式下进行。空调器到墙体的安装距离、穿墙凸出的尺寸等要求均应遵循制造商的相关建议。b)对于额定制冷量小于8kW且出口静压小于25Pa的风管式空调器,应在自由送风的状态下测试。c)如有必要,应在将空调器制冷剂回路抽真空后,按照制造商规定制冷剂类型和充注量充注制冷剂。d)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的连接管,测试时的长度不应低于5m,或按制造商规定,取较大值。连接管长度为实际长度,而非等效长度,对于连接操作中采用的弯头、管路分支、连接箱或其他过滤器等不计入该连接长度。对于作为空调器完整的一部分而自带的连接管,当制造商不推荐将该连接管截短后使用时,空调器应按照其附带连接管的完整长度进行测试。测试时,应有不少于40%长度的连接管置于室外侧环境中。测试时,连接管的直径规格、保温措施、安装细节、排空/抽真空和制冷剂充注等应符合制造商的相关规定。6.2.9对于湿球温度为0℃以下的工况条件,可通过控制相对湿度或露点温度来获得对湿球温度的控制。6.2.10在房间型量热计法或室内空气焓值法进行制冷量试验时,空调器的潜冷量宜根据冷凝水测量法确定(见附录G),测量结果应满足表4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6.试验方法6..1制冷系统密封性能空调器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用灵敏度为1×10-6Pa·m/s的检漏仪进行检验。空调器应不通电置于正压室内,环境温度为16℃~5℃,当使用冷媒检漏法时,测试点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小于0.5m/s。6..2制冷量6..2.1额定制冷量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空调器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连续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2.2额定中间制冷量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达到“50%额定制冷量”±W时,压缩机电机所处转速下连续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2.额定最小制冷量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试验时,空调器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压缩机保持在最小转速下,且至少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2.4额定最大制冷量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试验时,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压缩机保持在最大允许转速下,且至少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注1:如果额定最大制冷量压缩机的最大允许转速为额定制冷量压缩机的运行转速,额定最大制冷量试验可不进行。注2:上述各试验中压缩机转速设定等可按制造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注:额定制冷量按制造商声明的空调器气候类型(T1,T2和/或T)进行试验,季节能源消耗效率试验按T1类型。注4:对于上述各试验,容量可控型空调器可参考转速一定型空调器进行试验。6..制冷消耗功率按照附录D给定的方法进行额定制冷量、额定中间制冷量、额定最小制冷运行、额定最大制冷量运行的同时,测定空调器的输入功率、电流。6..4制热量6..4.1额定制热量按照附录D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空调器在额定高温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连续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4.2额定中间制热量按照附录D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在额定高温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达到“50%额定制热量”±W时,压缩机电机所处转速下,连续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4.额定低温制热量按照附录D给定的方法和D.4的要求进行试验,在低温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辅助电热装置的电路断开)压缩机以最大转速稳定运行后进行测试。注:按照D.4进行制热量试验时的主要试验流程见附录H。6..4.4额定最小制热量按照附录D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空调器在额定高温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保证压缩机处在最小转速下,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4.5额定最大制热量最大制热量以计算式算出(最大制热量按额定低温制热量×1.8计算)。注1:上述各试验中压缩机转速设定等可按制造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注2:容量可控型空调器可参考转速一定型空调器进行试验。6..5制热消耗功率按照附录D给定的方法进行额定制热量、额定中间制热量,额定低温制热量、最小制热量运行的同时,测定空调器的输入功率、电流,并以计算式算出空调器的最大制热消耗功率(最大制热消耗功率按额定低温制热消耗功率×1.17计算)。6..6辅助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热泵型空调器在额定制热(高温)工况下运行,装有辅助电热装置的热泵型空调器以6..4.1方法进行试验,待制热量试验稳定后,测量辅助电热装置的输入功率。当在额定制热(高温)工况下进行试验而辅助电热装置不动作时,将空调器设定(或按制造商规定)在辅助电热装置工作状态,运行稳定后,测量辅助电热装置的输入功率。6..7最大运行制冷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在不违反制造商规定的情况下调到最大制冷状态,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按表2规定的最大运行制冷工况运行稳定后再连续运行1h,然后切断空调器供电电源min再启动,启动时的试验电压应不低于空调器额定电压的86%,启动操作可通过器具的自动启动或使用遥控器(或类似装置)启动的方式来完成。空调器启动后试验应连续运行60min。6..8最小运行制冷和冻结将空调器室内、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在不违反制造商规定的情况下调到最易结冰霜状态,按表2规定的最小运行制冷工况,使空调器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如果空调器提供有自动限制装置(防冻结),则其在自动限制装置的控制下启停是允许的。蒸发器迎风表面结霜面积视检不易看出时或者无法测试空调器室内机风量时,应进行下面的试验:在4h试验期间,以1min或更短的时间间隔测量每个室内机蒸发盘管管路中点处温度或制冷剂的吸气压力。试验开始后10min所测的数值作为初始值,如果测量吸气压力,用吸气压力的测量值计算饱和吸气温度。6..9冻结滴水冻结滴水试验应在最小运行制冷和冻结试验完成之后立即进行,达到表2规定的冻结试验工况后进行下列试验:将空调器室内回风口遮住,完全阻止空气流通后运行4h,使蒸发器盘管的风路被冰霜完全堵塞。停机后去除遮盖物直至冰霜完全融化,再使风机以最高速度连续运行5min。6..10最大运行制热将空调器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在不违反制造商规定的情况下调到最大制热状态,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的90%和%,按表2规定的最大运行制热工况运行稳定后再连续运行1h,然后切断空调器供电电源min再启动,启动时的试验电压应不低于空调器额定电压的86%,被测空调器应能在0min内恢复运行。启动操作可通过器具的自动启动或使用遥控器(或类似装置)启动的方式来完成。空调器启动后试验应连续运行1h。如果空调器提供有自动限制装置(过载保护),则其在自动限制装置的控制下启停是允许的。6..11最小运行制热将空调器的通风门和排风门(如果有)完全关闭,其设定温度、风扇速度、导向格栅等在不违反制造商规定的情况下调到最大制热状态,按表2规定的最小运行制热工况,使空调器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1h。6..12凝露和凝结水排除能力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风门和导向格栅,在不违反制造商规定的情况下调节至最易凝露状态进行制冷运行,向接水盘注水达到排水口流水后,按表2规定的凝露工况运行,当冷凝水排水稳定后,再连续运行4h。6..1自动除霜如果空调器有特别的措施可保证在除霜过程中不会向房间内吹入冷风(低于18℃),则无需进行此项试验。装有自动除霜装置的空调器,将空调器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如果可分别调节,则室内风扇高速、室外风扇低速)、风门和导向格栅等调到制造商所规定的正常使用状态,如果未进行规定,则调整到能达到最大制热量的状态,并在空调器所有出风口的中心位置布置测温点。达到表2规定的额定制热低温工况运行稳定后,继续运行2个完整除霜周期或连续运行h,应取较长的时间值。注:特别的措施是指诸如利用电热或其他类似方式进行除霜。6..14噪声按附录I的要求,进行额定制冷工况和额定(高温)制热工况条件下噪声试验。6..15待机功率具有待机模式的空调器按照附录J的要求,进行待机功率试验。6..16循环风量空调器在额定制冷工况和下述条件下见附录F中给定的方法在送风模式下进行试验,连续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空调器的挡风板、导风格栅的位置等调整到最大风量状态,室内机风扇转速设置在相应工况下用户可设置的最高值。注:风量测量的附加指南参见ISO和GB/T.1。6..17耐候性6..17.1耐盐雾按GB/T.17进行盐雾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48h。试验前,试件表面清洗除油,试验后,用清水冲掉残留在表面上的盐份,检查试件腐蚀情况。6..17.2耐湿热按GB/T.进行试件湿热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96h,取箱体顶面或侧面平整表面mm×mm试样,试验前对试样表面进行清洗除油,试验后进行外观质量检查。6..17.涂层脱落按GB/T进行试件涂层性能试验,空调器放置16h后,在箱体外表面任取长mm、宽mm的面积或同批产品的试样用划格法进行试验,试验后检查涂层切割表面的脱落表现。6..17.4耐候性能空调器室外机材料的耐候性能,根据空调器销售地气候和使用条件进行试验,具体的试验方法如下:a)涂层材料按GB/T进行h的荧光紫外灯暴露试验,并按GB/T进行判断;b)塑料材料按JB/T要求进行试验和判断。注:上述各项试验,制造商也可采用等效试验方法对材料、涂层进行试验和判断。6..18季节能源消耗效率计算的附加试验6..18.1低温制冷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空调器在低温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连续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18.2低湿制冷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空调器在低湿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连续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18.断续制冷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空调器在断续制冷工况和下述条件下以室内空气焓值法进行测试:a)对于转速一定型空调器应在全负荷状态下进行试验,对于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应在最小制冷量状态下进行试验,若未测量最小制冷量,则在中间制冷量状态下进行试验;b)通过控温措施反复进行空调器的断续制冷运行1h以上,达到平衡后连续进行断续运行个周期后进行测试,并将其换算为小时制冷量;c)运行周期为压缩机启动开始运行至下一个运行开始,断续制冷时间为运行7min,停止5min,运行/停止对应压缩机的启/停状态;d)室内进风干球温度和出风干球温度的数据采集间隔不应超过10s;在有风吹过室内盘管的试验周期内,风速和电压的数据采集间隔不应超过2min。空调器在整个试验周期内产生的制冷量以及消耗的功率都需测量。6..18.4断续制热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空调器在断续制热工况和下述条件下以室内空气焓值法进行测试:a)对于转速一定型空调器应在全负荷状态下进行试验,对于转速可控型空调器应在最小制热量状态下进行试验,若未测量最小制热量,则在中间制热量状态下进行试验;b)通过控温措施反复进行空调器的断续制热运行1h以上,达到平衡后连续进行断续运行个周期后进行测试,并将其换算为小时制热量;c)运行周期为压缩机启动开始运行至下一个运行开始,断续制热时间为运行5min,停止min,运行/停止对应压缩机的启/停状态;d)室内进风干球温度和出风干球温度的数据采集间隔不应超过10s;在有风吹过室内盘管的试验周期内,风速和电压的数据采集间隔不应超过2min。空调器在整个试验周期内产生的制热量以及消耗的功率都需测量。6..18.5超低温制热空调器在超低温制热工况下,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进行制热量试验。6..18.%额定制冷量按照附录D中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在25%额定制冷量或制造商明示的最小制冷量(取较大者)对应的压缩机电机所处转速下,连续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18.%额定制冷消耗功率按照附录D给定的方法进行25%额定制冷量运行的同时,测定空调器的输入功率、电流。6..18.%额定制热量按照附录D给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在额定高温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在25%高温额定制热量或制造商明示的最小制热量(取大者)对应的压缩机电机所处转速下,连续稳定运行1h后进行测试。6..18.%额定制热消耗功率按照附录D给定的方法进行25%额定制热量运行的同时,测定空调器的输入功率、电流。6..19其他试验方法6..19.1部分性能的分等分级低温制热能力率、噪声、制冷运行除湿能力以及待机功率的等级划分的相关试验方法见附录K的要求。6..19.2温控波动温控波动试验见附录L给定的方法。6.4测量要求6.4.1空调器的制冷量和制热量试验应采用D.2房间型量热计法或D.室内空气焓值法进行,当两种试验方法的测试结果之间存在差异,或对室内空气焓值法的测试结果存在争议时,应以房间型量热计测试数据为准。6.4.2房间型量热计法或室内空气焓值法进行空调器的制冷量和稳态制热量试验时,其测量量显示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应不超过表4所示值。6.4.空调器进行性能试验时(制冷量、制热量试验除外),试验工况各参数的读数与表2中规定值的允差应符合表5规定。6.4.4空调器进行制冷量和稳态制热量试验时,试验工况各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表6规定。进行季节能源消耗的附加试验时,试验工况各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表7规定。注:非稳态制热量试验过程的读数允差见表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