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由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赵新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清醒动物脑科学研究的机器人化主动膜片钳系统”项目启动会在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举行。
与会专家有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线上参加)、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太赫兹生物学主题首席科学家常超教授(线上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国家科学仪器专项首席专家殷涛教授、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李醒飞教授。会医院史雪峰教授、河北工业大学郭磊教授、河北工业大学丁冲博士、天津大学杨双鸣博士等多位天津市膜片钳和机器人领域专家作为嘉宾参加会议。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谌辉教授、天津大学孙涛教授、医院院长李洁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晓迪、李乙江工程师,南开大学冯喜增、于宁波教授,陈冬艳、许林、孙明竹、秦岩丁、赵启立副教授,杜月、刘曜玮博士,天津大学连宾宾副教授等项目课题组成员参会。会议由殷涛教授主持。
会上,赵新教授对项目作总体情况介绍。孙涛教授汇报了主动固定与跟踪系统进展,赵启立汇报了机器人化膜片钳关键技术的进展,谌辉教授汇报了在体动物神经元电生理研究进展,刘楠楠介绍了AD小鼠神经元电生理研究基础,张晓迪介绍了狨猴脑科学研究基础。
与会专家与嘉宾就报告内容和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研讨,一致认为本项目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对项目研究过程提出了指导意见。常超教授提议项目应从脑片膜片钳做起,提高操作成功率,逐步实现活体动物的操作;李醒飞教授认为应对项目中的关键技术设定定量的衡量指标和考核指标,便于对仪器的性能进行定量评价;殷涛教授介绍仪器项目的每年的考核形式,要求针对不同实验动物设计专门的固定装置,将示范应用于系统开发相互促进,并行进行;孙立宁教授强调仪器的不可替代性,提出项目组应提前确定本项目研究的突出亮点,并以此为目标进行研究。与会嘉宾还从电极轨迹规划、操作环境显示速度、电极跟踪的实时性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项目负责人对专家嘉宾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感谢。
该项目于年1月立项,执行期5年,直接经费万元。(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