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涉密计算机、存储设备安全
■涉密计算机、平板电脑要专机专用,专人管理,严格控制。不得连接互联网,不得安装无线网卡,不得开启蓝牙、红外功能及使用无线键盘、无线鼠标等其他无线互联设备。同时,存储、处理、传输各类涉密信息时,应标注相应密级标识。另外,要设置开机密码和屏保密码,密码尽量复杂并且长度尽量设长。严格控制密码知晓范围,局域网互访实施用户名和口令访问控制,不得匿名访问。涉密计算机必须安装经过国家安全部门许可的查、杀病毒软件,并经常升级,保持最新版本。
■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要在统一标识密级、编号、登记后配发,不得随意更改移动存储介质的类型及用途。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应保存在安全保密的场所,不能转借他人使用。携带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外出,应使其始终处于携带人的有效控制下。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中的作废和不需归档的材料,应及时销毁。个人移动存储设备不得存储国家秘密信息。
02、全站仪,水准仪,GNSS接收机
等仪器安全:
■全站仪、水准仪是光、机、电相结合的高精密测量仪器,应避免强烈震动、冲击而损坏。出测运输过程中要采取防震措施,作业过程中仪器操作员不得离开仪器,作业迁移及收工时要仔细清点设备,以免丢失。
■仪器镜头部分应经常保持干净清洁,可先用毛刷刷去灰尘,然后再用镜头纸或镜头布擦拭干净。注意显示屏、键盘不能使用酒精等有机溶液擦拭。望远镜与机身支架的连接处应经常用干净的布清理,如果灰尘等堆积过多,会造成望远镜转动困难或过度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使用GNSS电台或使用电瓶为GNSS接收机供电时,要确保接收机端口的红点与电缆接头上的红点对齐。不要用力插或旋转电缆,以防损坏接头插脚。GNSS接收机抗高压、大电流能力弱,易被感应电流损坏,故雷雨天气不得使用GNSS接收机。此外,经常检查GNSS接收机与对中杆是否连接牢固,防止松动跌落。不得将对中杆当手杖使用,防止尖端磨损、中部弯曲。
■仪器长期不使用要存放在干燥恒温的仓库,要注意防火防潮。各类电池须充电后储存,镍氢电池每3个月要充、放电1次,锂电池每6个月充、放电1次。如储存超过期限不充电,电池会因为自动放电导致电量过低,影响电池寿命。
■如仪器受潮,应将其从仪器箱中取出,在温度不超过40℃的条件下干燥仪器、仪器箱、箱内的塑料泡沫及其它附件,然后清洁处理。直到所有设备完全干燥后再放入仪器箱。
03、装备安全管理
■领用仪器装备时必须对仪器进行全面检查,然后签名领用。归还装备时必须经过检查,确定完好后才能归还入库。装备领用人对所领用的装备负责。每周对仪器装备进行一次清结工作,测区项目安全员应经常对本组的装备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每天工作结束时装备情况进行查看,作业员必须注意仪器的轻拿轻放,安全运输。
■作业员在操作仪器时,必须做到人不离仪器,并且时刻注意测站周围的行人和车辆的动向,警惕围观群众等不安全因素,以防止冲撞等事故的发生。
■作业人员要熟悉仪器设备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一定要对设备的作用、功能、相关按键等知识了解清楚,掌握使用方法后,方能进行操作。作业结束后,对照设备清单清点装备,防止配件遗失,杜绝丢三拉四的现象发生。
■注意安全用电。测区人员离开驻地时,一定要检查住所内有无用电设备尚在使用,人离开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对仪器设备充电时,要有人员在场,避免短路、过热等意外事故发生
04、野外作业地质灾害避险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环境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地质现象。
●崩塌:
陡坡上直立等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稳而向下倾倒、翻滚的自然地质现象。
●泥石流:
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05、泥石流地质灾害避险知识
当遇泥石流时不能这样做:
■不能沿泥石流沟道向下或向上跑;
■不应上树躲避,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不能选择沟中上树逃生。
应该这样做:
■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上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
■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